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甘芳芳 林子坤)“爸爸,你儿子和儿媳妇掉水里了,你先救谁呀?”
“都救噻!”
“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咯?”
“救儿媳妇噻!”
在罗江镇黄市村村民彭粉球的大儿媳李昔文家中,84岁的粉嗲的回答逗得两个儿媳咯咯笑。“父亲生病已经两年多了,自从我婆婆去世他身体就不太好了。患有老年痴呆,有时候清醒有时候不清醒,去年摔了一跤,行动更加不便,生活也无法自理。”大儿媳李昔文轻声说,语气里满是疼惜。
记者初见粉嗲时,他虽然坐在轮椅上,但是精神头却很好。他跟来者一一打招呼,身上干干净净。与粉嗲对话时,他总是迅速回答:“好!”“要得噻!”有时候还会抢答。
粉嗲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,照料重担便落在了大儿媳李昔文与二儿媳邓跃辉肩上。两人默契约定:每两个月轮流接老人回家照顾,大儿媳家住两个月,二儿媳家住两个月。
李昔文和邓跃辉正在给粉嗲修剪眉毛
“大嫂的儿子一家住在长沙,她常两头跑,遇急事去长沙,我就多搭把手。 ”邓跃辉说,因为自己还在镇上开了一家缝纫铺,轮到自己照顾的时候会把粉嗲接过去,“我边做衣服一边会和爸爸聊聊天,只要聊到以前的事情,他精神头就来。要常逗他开心一下。”
细致的照料,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。“清晨起来先帮他洗漱,三餐要按他软食的口味单独做,夏天天热,每天都得擦身洗澡。” 李昔文细数着日常,“现在 24 小时离不得人,夜里也得醒几回,就怕他翻身摔下床。” 两家厨房都备着专门的厨具,只因粉嗲牙口不好,每顿饭都要单独熬煮软糯的粥羹。
琐碎日常里,从不见两人抱怨。“我 9 岁没了爹,1990 年嫁过来,喊了他35 年‘爸爸’,早就是亲爹了。” 李昔文望着轮椅上的老人说。二儿媳邓跃辉也记得:“没生病时,公公待我们跟亲闺女一样,谁家有事喊一声,他放下手里的活就来帮衬。”
采访间隙,俩儿媳推着粉嗲回房看电视。“动画片好看不?”“好看!”“这是小孩子看的,换个打仗的?” 老人目不转睛盯着屏幕,房间里被褥叠得方方正正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熏香,闻不到一丝老人常有的异味。
镇村干部给李昔文和邓跃辉颁发“罗江好婆媳”
罗江镇的夜话会上,村民们提起这对儿媳都竖起大拇指,说她们得的 “罗江好婆媳” 实至名归。李昔文却笑着摆手:“别人评价不重要,他是我们的爸爸,照顾他,天经地义。”
轮椅上的粉嗲或许记不清太多事,却刻着对儿媳的疼惜。那句 “救儿媳妇噻” 脱口而出,早已道尽三十余年亲情里最动人的答案。
一审:徐 娟
二审:刘晓元
三审:张 为
责编:刘晓元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习言道|强国必须强军,军强才能国安
无中生有,才会样样都有
【牢记嘱托·看见美好中国】培育良种“中国芯” 端牢中国饭碗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丨第二集《淬锋砺刃》
一习话丨“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”
【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】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
文脉华章丨成语里的中国:先忧后乐
下载APP
分享到